原创 发布君 遵义发布
甘为“水滴”成“大我”
——从《滴水穿石的启示》论精神传承
总有一股力量,激励我们奋勇前行;总有一种坚持,伴随我们奋斗一生;总有一座灯塔,指引我们前进方向。
《摆脱贫困》一书收录了《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习近平总书记在文中,巧用看见的滴水穿石景观,感悟从中领略的不少生命和运动的哲理,深刻阐释了喻之于人、喻之于事的深远意义和丰富内涵,为甘为“小水滴”,穿石成“大我”的人与事“画像”,以此推崇一种前仆后继,甘于为集体利益牺牲的完美人格;推崇一种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恒、至死不渝的精神。
以史明智,鉴往知来。历史总会给予有为者最好的不谋而合。走在新长征的路上,与“滴水穿石”的景观不期而遇,感受信念和精神穿越时空、直抵内心、震撼灵魂的磅礴伟力,激励着每一位“实干家”,一往无前、奋发有为。
▲ 遵义会议会址
一
曾几何时,贵州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常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的“刻板”印象,而今时光流转,生态良好、绿色家园、转型跨越、率先突破、脱贫攻坚、全面小康成了贵州的“高频词”。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对贵州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并重新诠释了“天无三日睛,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含义,为贵州作了正名。
“
对于“天无三日睛”,习近平总书记说,证明贵州的空气好,经常下雨,把空气都洗干净了;对于“地无三尺平”,习近平总书记说,那是因为到处都是山山水水,风景秀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搞旅游的好地方。
▲ 遵义公园鸟瞰
对于“人无三分银”,习近平总书记说,看穿着盛装参加会议的少数民族代表,身上的银饰不要说三两,三斤都有,这说明贵州的经济发展很好。早已告别了贫穷的日子。
”
从贫穷落后到后发赶超,这不仅是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经济社会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而且更是“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新时代贵州精神的生动诠释。
从贵州全局看遵义一域,遵道行义、自强不息的遵义城市精神与新时代贵州精神一样有着丰富内涵和磅礴力量,共同激励着遵义儿女战天斗地、奋发有为。
这份精神是甘为“水滴”成“大我”的具体表现,更广泛凝聚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万众一心、奋发有为的思想共识,彰显了攻坚克难、敢为人先,推陈出新、敢闯新路的气概决心,展现了不惧辛劳、脚踏实地,担当实干、狠抓落实的务实作风;诠释了不甘落后、跨越发展,弯道取直、赶超进位的拼搏奋进。
二
甘为“水滴”成“大我”,就是要立足实际,着眼长远,胸怀大局,观大势、谋细事、干实事,以前仆后继的冲锋、责任担当的智勇、苦干实干的韧劲,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为总体成功牺牲“小我”,为大局发展贡献“小我”。
不怕干不了、干不成,就怕想不到、不愿干。在新时代贵州精神和遵义城市精神指引下,这些年遵义以思想解放之创新、持之以恒之坚持、久久为功之努力,干成了许多以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申报国家综合保税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新舟、茅台“双机场”比翼齐飞,赤水丹霞、海龙屯“双遗产”交相辉映。政务服务、生态环境在全国160个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测评中,位居全国第一。工业经济领跑全省。今年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0亿元、增长2%,增速位列全省第1位,经济总量上升至全国百强城市第64位……
率先在全省实现整市脱贫、全员脱贫;率先在全省开展脱贫攻坚大走访大排查专项行动,建立完善市、县、乡、村四级防贫监测预警帮扶平台;率先创造性提出“河长制”“坝长制”和乡村振兴人才“双培养”机制,并向全省推广……
荡气回肠的“遵义红”,再次“霸屏”黄金档。继《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两部遵义题材的电视剧后,第三部“遵义印记”的电视剧《吉他兄弟》,于10月18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开播,在当晚该剧的实时收视率排名全国第一……
▲ 《吉他兄弟》剧照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现实的发展中都能找到生动缩影和具体体现。这些发展的遵义事实充分说明,只要牢固树立遵义自信,大力发扬斗争精神,积极展现遵义担当、遵义作为,就一定能够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形成重要增长极。
三
甘为“水滴”成“大我”,就是要始终保持革命理想信念,不计较个人得失,坚定目标方向,以淡泊名利的平常心、涌泉相报的感恩心、如履薄冰的敬畏心、艰苦奋斗的执行力,追求滴水石穿的变化,真正把自身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和赶超后劲。
省委省政府对遵义寄予厚望,提出遵义要与贵阳双轮驱动,勇当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火车头”、形成重要增长极。这份期望来源于遵义始终坚持不懈的奋斗实践,来源于遵义始终脚踏实地的苦干实干,来源于遵义始终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拼搏创新。
▲ 产业致富,喜在心间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越是形势复杂,越要坚定信心。越是困难重重,越要勇往直前。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勠力同心、奋发有为、全力以赴,攻克一个个“娄山关”,夺取一个个“腊子口”,翻越一片片“雪山”“草地”,坚决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防汛救灾“遭遇战”、脱贫攻坚“歼灭战”、经济发展“突围战”。
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统筹指挥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精准施策的结果,是英雄的遵义人民团结一致、克难攻坚的结果,更是每一个甘为“水滴”的“小我”,一步一个脚印走向“大我”的结果。
实干是最好的语言,遵义今天的成就、明天的辉煌都要在继续实干中来创造,更需要更多甘为“水滴”的“小我”,握指成拳,汇流成海。
▲遵义市枫香镇花茂村新农村景色
从率先创新开展的“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在全国推广,到成功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从县县通高速公路、农产品产销对接智慧服务中心的全覆盖,到红辣椒的漂洋过海遵义定价买卖全球、绿茶叶的纵横四海占据全省“半壁江山”……一个个实践充分证明,只要积极转变发展方式,遵循顺应发展规律,摒弃脱离实际的“无中生有”,始终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于细微处用功、在关键处着力,坚定不移地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就一定会走得更快、走得更好、走得更远。
四
在岁月的长河中,不变的初心使命、红色传承和革命精神是浸润在遵义人民灵魂深处的精神密码。这份精神密码,在新时代贵州精神和遵义城市精神的发展中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扬。
▲时代楷模杜富国、黄大发
春风化雨润无声。今天的遵义,三年时间涌现出两位时代楷模:杜富国、黄大发。这不是偶然,而是红色精神的一种指引和红色基因的代代传承。他们都是甘为“水滴”成“大我”的生动缩影,在他们的“大我”之中,我们从“小我”出发,进一步总结提炼出杜富国“不惧危险、冲锋陷阵”的“让我来”精神,“政治坚定、一心为民、埋头苦干、百折不饶”的黄大发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昭示着红色基因浸润下的优良作风和拼搏奋斗,在新时代焕发出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必将激励影响着越来越多的遵义人,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辛又出发!
当前,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交汇点。2035年刚好是遵义会议召开100周年,具有非常特殊的政治意义。在遵义即将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历史时刻和重要阶段,更需要一个个甘为“水滴”的“小我”成“大我”。
市委提出“2035看遵义”,既顺应了时势,又符合遵义实情,更体现了高瞻远瞩、洞悉全局的战略眼光,就是把遵义自觉立足于“水滴”的“小我”,为全省、全国之发展大局作贡献。可以说,“立足2035看遵义”,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确保到2035年遵义现代化水平领先西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是我们这代人必须坚定不移走好的新时代长征路,更是历史不经意的再次选择,赋予遵义的光荣使命。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奋楫笃行拓新途,弄潮儿向涛头立。越是进入收官阶段、胜利在望,越不能粗心大意、掉以轻心。
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全市上下必须分秒必争,保持攻坚态势,以最佳的状态、最好的成效迎接大考、赢得大考,坚持把精心谋划“十四五”、2035远景目标与当前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全面小康收官战、“十三五”发展收官战和全年目标收官战,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顽强拼搏的精神状态,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向着新胜利奋勇前进。
━ ━ ━ ━ ━
审核:袁航
遵义日报社记者:李培松
编辑:张辉、郑也
投稿邮箱:914606321@qq.com
为您
精选
●
●
●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聚焦】甘为“水滴”成“大我”》